特斯拉 Tesla 热管理系统技术迭代分析(Model S/X/3/Y热管理系统介绍)
特斯拉第三代热管理系统
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模式:电池浸液式冷却
在汽车电气化的新应用中,冷却和加热电气部件以使其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非常重要,因为这可以保障电气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效能。因此,合适的热管理系统必不可少。换句话说,有必要为所用的电气化部件专门设计合适的热管理系统。
小鹏P7的热管理系统详解
小鹏P7热管理系统
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一维热安全仿真和试验验证
本文主要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热安全性能进行了一维仿真模型搭建及仿真分析,预测了四种热安全工况下冷却液温升情况,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热管理系统冷却液温升趋势基本一致,温升幅度基本相同。此外,还通过一维仿真探究了动力电池不同初始 SOC对热管理系统冷却液温度的影响。
分离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本文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从动力汽车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电池和热管理系统两方面出发,利用多孔泡沫金属和相变材料制作复合相变材料,建立一种热管辅助的分离式电池热管理系统。针对所提出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展参数化数值模拟,提示不同因素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的影响,为电池热管理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Tesla 热管理系统技术迭代分析(Model S/X/3/Y热管理系统介绍)
在热管理技术层面,特斯拉在 Model S/X/3/Y 四款车型中先后迭代出]-OKM 了 3 个版本的技术路线;分别在电机余热回收、大型集成式控制阀、电机堵转技术、整车热管理标定和智能热管理算法方面拥有极强的技术积累。
为了更好地了解特斯拉的技术迭代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热管理技术,今天我们针对特斯拉初代和第二代热管理系统做简单介绍。
在浸入式冷却中添加新型翅片的混合电池热管理系统
本文提出了浸入式冷却和翅片的结合。在液体方面,根据文献[7],选择矿物油作为冷却介质。在翅片方面,本文设计了新的螺旋翅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螺旋翅片的圈数、宽度对散热的影响。
浅谈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性能及基于Amesim的性能仿真
通过三维star ccm+进行整包的流场及温度场仿真,其热负荷来自Amesim的电池包电学模型,再通过模型降阶的方式将三维star ccm+模型进行降阶,这样便可以得到一个精度很高的温度模型,再配合上Amesim中的整车其它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车辆、乘员舱及控制相关等模型进行整车更多属性的模拟分析及优化。
电动汽车集成热管理技术趋势和未来趋势
本文将解释电动汽车热管理的概念,以及为什么需要综合热管理的原因,并考虑当前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苹果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研究
苹果公司作为电子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始逐渐重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从专利申请上提前进行产业布局。热管理系统是影响整车高低温性能指标的关键技术,本文以苹果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专利为基础,对其热管理系统拓扑结构和特征工作模式进行分析,为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液冷板冷却性能仿真分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液冷板冷却性能仿真分析
本文基于某款混合动力乘用车的HEV电池包架构,在相同的热仿真工况下,对比电池包液冷板不同形式的冷却效果,以期选出最适合应用于该款混合动力乘用车的HEV电池包液冷板结构形式。
锂电池热失控探测及火灾高效抑制方案
锂电池热失控研究;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新能源pack系统散热解决方案-液冷板选型和设计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液冷板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口琴管式液冷板;压式液冷板;吹胀式液冷板;平行流管式液冷带;型材加搅拌摩擦焊
宁德时代:首创MTB技术,U形水冷系统攻克散热难题
9月17日晚间,宁德时代宣布,首创的MTB技术将率先应用于国家电投启源芯动力换电项目,成功落地其换电重卡车型。
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测试平台搭建与试验研究
本文搭建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测试平台,可以实现对不同冷却系统的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系统试验,不仅可以模拟整车工况进行热管理系统标定,对现有热管理系统进行性能评价,为热管理控制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持,还可以开发全新试验方案,制定评价体系,为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分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