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车展:智能底盘也要火出圈了!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底盘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创新。在北京车展上,许多专业厂商和车企都展示了自家在底盘智能化方面的最新成果,包括智能悬挂系统、主动转向技术、智能制动系统、轻量化设计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车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路况和驾驶场景,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长城汽车: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长城汽车展示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不仅突破了合资品牌的混动技术壁垒,还凭借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和软硬件协同能力,可等价平替两驱,推动进入全民电混四驱时代,真正实现“四驱体验、两驱价格,四驱性能、两驱能耗”。
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实现了三大革新,分别为三动力源双轴分布的混动“新构型”、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的“新突破”、机电耦合传动系统的“新高度”。
3擎9模创新增加3种模式:无感自适应切换,扭矩请求<10ms(1s=100次数据交互);多模式智能切换保障各工况下最佳工作模式,实现全工况效率最优;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整车能效提升8%;全新的新能源动力组件包括混动专用发动机,行业最优工程热效率41.5%。前驱动模块总成高传动效率可达98%,后源动模块总成,最高效率>96.5%。
中国长安:智能集成底盘新成果
辰致科技展出了智能线控制动、智能线控转向、智能线控空气悬架、线控集成底盘等产品,全方位彰显了满足智能汽车全场景服务的能力。
辰致科技打造的域控架构完全满足未来智能汽车对底盘的要求,为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等主动域技术革新提供关键系统,操稳转向性能提升达60%以上,平顺性提升达40%以上。
其智能线控制动产品更加轻量化、更小的布置空间、更少的安装工作量、更低的营运管理成本。应用于乘用车后,客户体验制动响应迅速,响应时间小于150ms,与传统方式相比可降低制动距离,使车辆行驶更安全。还支持多踏板模式,使驾乘更舒适。
智能线控转向系统旨在为客户打造更全面、更舒适、更安全的驾驶体验。目前其转向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车型的前后轮转向系统。
智能线控空气悬架系统是高端车型上大量采用的悬架形式。用充满高压气体的气囊代替传统悬架弹簧,克服传统悬架系统对其性能改善的限制,可根据不同路面条件、不同载重质量和不同行驶速度等控制悬架系统的刚度及车身高度,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通过性。
连续减振控制系统是在原有被动减振器悬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路面激励及整车CAN信号的输入,通过控制器ECU逻辑运算输出电磁减振器控制指令,以实现减振器阻尼力和车辆悬架软硬的自适应调整,并通过与整车的性能匹配以使车辆达到最理想的操稳与舒适性能。
宁德时代:一体化智能底盘
车展上,宁德时代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产品(滑板底盘)首次公开亮相。其核心特点是“上下解耦、高度集成、对外开放”,通过可拓展的软硬件架构和标准化接口设计实现一套底盘架构百变车型。
作为一个可独立自行驶的移动能量单元,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承担着运动中心、能量中心、数据中心三大功能,在汽车智能化下半场中,将更好地赋能OEM客户节约资源,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车造型的开发,减少重复的资源浪费,真正实现场景定义汽车。
基于宁德时代先进动力电池技术基因,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在整体设计上以电池为中心,采用CTC(Cell to chassis)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上,底盘成组效率更高,可轻松实现超千公里的续航,或在相同续航里程下实现电池化学体系降级,支持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不同电池品类和换电方案。
整体产品形态上,将电池、电驱动、热管理等子系统高度集成到底盘中,实现了三电系统的深度融合,在提升系统效率的同时,为车身节约更多空间。通过集成式设计创新,CIIC一体化底盘可吸收80%整车碰撞能量,降低造型设计和安全的关联度,让整车设计更加自由。
远航汽车:高端豪华纯电平台
远航汽车携手博世、华为、阿里等供应商发布了高端豪华纯电平台——B.H.D。该平台具备超灵活、高性能和可进化三大特点。
通过B.H.D平台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车身结构,实现轿车、SUV、MPV、跨界车等车型的超灵活全覆盖。该平台架构的轴距、轮距等参数的可选择幅度也足够大,可轻松实现从B级到D级等高端智能电动级别的全覆盖。
基于该平台打造的每一款车都具备超高安全、超享舒适、超强智能、超长续航、超级快充、超凡动力6大性能DNA,为用户带来全方位高性能的用车体验。在用户关注的充电方面,采用800V高压充电技术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减少用户充电焦虑。
在可进化方面,得益于B.H.D平台领先的DEA域控电子电器架构,远航汽车在智能驾驶域、影音娱乐域、车身域、动力域、底盘域五大智能域的硬件可拓展、软件可升级。
华为:DriveONE动力平台
华为DriveONE iTRACK采取创新思路,带来了全新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智能电机近端闭环算法,其中主要有三点变化:
一是智能化。以微秒级超精细感知技术扫描路况信息,可做到1秒10000次扫瞄的智能感知。信号传递到MCU可实现1秒1000次的扭矩调节,实现智能控制。
二是缩短链路。相比传统底盘,在智能化的方案中环节更加精简,直接从感知到控制一步到位。
三是主动控制。在智能化方案中,底盘快速感知后可以主动控制,对驾驶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华为DriveONE iTRACK的加持,雪天行驶可有效抑制打滑、跑偏等情况,相比其它车辆更平稳,大大提升了行驶安全系数。
iTRACK是基于华为DriveOne电驱的华为第三代智能扭矩控制系统,搭载华为“智感知谛听技术”和自适应算法的“智调扭技术”,能够通过创新的超精细感知和实时控制自闭环管理,实现电驱动主动智能运行。
华为电驱动iTRACK功能以微秒级超精细感知技术扫描路况信息,遇到颠簸、湿滑等复杂路况时,可进行毫秒级实时扭矩调整。华为DriveONE智能电机精准转速控制位置跟踪精度提升了3倍,可以让入库、狭窄车位泊车更稳、更顺滑。
五菱:天舆架构
全新电智化架构——天舆架构集领先电动化和智能化成果于一体,可以覆盖从微型车到中大型车的全尺寸车型。它突破了当前造车的局限,实现了跨平台开发。
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出行需求,天舆架构划分为S、M、D三大平台。S平台下产品尺寸覆盖2500mm-3500mm,主打“个性小型代步车”,核心使用场景包括上下班通勤和城市社交玩乐等。
M平台主要推主流中型代步车,尺寸范围为3500mm-4600mm,主要面向年轻家庭。
D平台则主打“全场景家用车”,产品尺寸覆盖4600mm-5000mm,主要面向多孩大家庭,这些车型具备宽适超大空间、豪华品质、无忧续航以及实用科技等特点。
比亚迪:多技术堆叠架构
比亚迪架构采用多技术堆叠,首先是新一代自主研发的半导体芯片IGBT6.0。该芯片采用新一代自主研发高密度沟槽栅技术,相较同类产品在可靠性及产品性能上将实现了重大突破,进入国际领先行列。
第二是行业首款通过针刺测试的量产动力电池刀片电池,刀片电池长度在400mm-1200mm,扁平化方形结构电池通过阵列方式排布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系统的各项性能。刀片电池凭借独特的“6S技术”斩获600+项专利;动力超越树立电四驱性能标杆,安全超越电四驱重新定义操控稳定性,脱困超越电四驱脱困能力全面超越机械四驱,能耗超越传承DM-i优秀省油基因国内PHEV首搭热泵系统。
电四驱超强动力重新定义了四轮驱动DM-p王者混动,其技术架构从之前的并联构型升级到了串并联构型。升级的方式是把前面的并联构型电机直接换成了比亚迪DM-i前驱总成(串并联电机构型),后面增加了一组大功率三合一电驱(P4电机)。
下一代电动车的摇篮e平台3.0架构向域升级,创新的复用驱动系统功率器件组成升压充电拓扑,实现电驱升压充电技术,使高电压车型充分发挥其快充性能,攻克了高电压车型充电的难题,同时充分利用国标电流上限,实现宽域恒功率充电,可实现充电15min,续航300km的充电体验。
现代汽车:Uni Wheel新技术
现代汽车展示了一项新技术,可大幅缩小电机尺寸,使车辆添加更多空间和机能,这就是Uni Wheel系统。
Uni Wheel的原理近似车轮內建式电机,所有传动组件只是动力单元仍在车轮外,把减速器搬到了轮壳內,可有效缩小电机尺寸。
这样,每个车轮都成了一个小型电机,不再依靠轮轴上的大型驱动元件。车轮內的多组齿轮通过小型电机输出道车轮,其动力足以驱动车辆,同时提升了性能与安全性。车轮可独立应对所要输出的动力,车轮不再打滑,适用于各种路况。
Uni Wheel齿轮采用特殊结构,可在轴心內随意移动及传输动力,车轮连接电机,可自由上下移动,不需额外的万向接头传递动力,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效率,并间接提升了可行驶里程。这种技术还大大促进了工程师的研发构思,增加了很大自由度。
Uni Wheel可置于直径4英寸车轮內,既可用做个人移动工具,也可用于25英寸大型汽车。目前已对Uni Wheel已展开耐久性测试,效果令人满意。
飞凡汽车:湾域驾驶系统
飞凡湾域动态系统是飞凡汽车推出的“融入航空理念的汽车动态技术,它支持4K级线性输出,加速曲线颗粒度可达0.1%,并配有风琴式电门,能量回收、ESP介入的参数在0-100之间均无级可调,并支持线性刹车。
平稳性方面,该系统基于上汽自研电车调校系统打造,全系标配大陆One-Box 线控制动系统,并针对横风场景特殊调校 ESP 功能,号称“比传统 ESP 系统快三倍”。
飞凡湾域驾驶系统已为飞凡R7赋能,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横风抑制功能,即使遭遇强烈横风,车身依然稳定且易于控制。此外,持续迭代的RISING PILOT 全融合高阶智驾系统,配合飞凡湾域驾驶系统,可带来大曲率弯道、变道、超车等超舒适智驾体验。
同驭汽车:新研发成果重磅亮相
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底盘系统一级供应商,同驭汽车携最新研发成果亮相展会,展品涵盖线控制动系列产品以及线控转向产品,其中同驭集成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iEHB)与同驭线控转向系统(SBW)尤为引人注目,同驭线控转向系统(SBW)首发亮相。
据了解,作为新一代线控转向系统,SBW基于EPS发展而来,进一步利用线控代替机械连接方向盘和执行机构,可实现转向系统与方向盘的完全解耦,具有响应快、舒适性好、轻量化、更安全、可升级等优势,是通往高阶智能驾驶的核心部件之一。
采用线控底盘可以应对高等级自动驾驶需求,保证底盘在一定程度上比普通的驾驶员更聪明,能够规避驾驶员错误指令的输入。线控底盘使驾驶员的操作和底盘控制之间的解耦变得关键,比如线控转向系统可以去掉中间管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即使驾驶员乱打方向,智能驾驶车辆,尤其是无人驾驶车辆仍然能按照正确的轨迹行进。这也是未来L4、L5的发展方向。
比博斯特:助力汽车电动智能化提速
比博斯特在本次车展中正式发布了全解耦电液式线控制动系统BDBS+电子车身稳定性控制系统BESC,对标博世在小米SU7上首发的DPB+ESP。比博斯特是国内首家量产该智能制动方案的公司,为L3及以上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在2家主机厂、4款车型定点,并搭载实车测试。
比博斯特智能悬架供气系统BAS在展会正式推出,其集成了压缩机、气体分配阀和ECU控制器的全部功能,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将于今年三季度实现量产。比博斯特是国内首家正式量产具备该产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创公司,并已与国内头部上市公司保隆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据介绍,比博斯特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BIBC(One-Box)在2024年冬季标定中顺利通过客户验收,产品响应速度快、平顺稳定、整车匹配制动性能优异,获多家主机厂客户的高度评价。比博斯特BIBC目前已经完成超20万公里的实车搭载耐久路测(专业设计路段),并正式批量交付主机厂。
比博斯特一直深耕线控底盘行业,以智能制动、智能转向、智能悬架控制器、域控制器等线控底盘全系产品满足行业需求,助力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快速崛起。
蜂巢转向:为辅助驾驶功能配套
据蜂巢转向介绍,目前坦克500、长城炮、哈弗H9、魏牌蓝山等车型均已搭载了蜂巢转向的相关产品,其中主流型号为DP-EPS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产品通过两个小齿轮与齿条啮合,并同时施加助力以达到轻便效果,强调了两侧助力间的相互配合。
据了解,蜂巢DP-EPS具备诸多辅助驾驶功能的设计,可适配L3级以上智驾需求,拥有ISO26262认证,保证功能安全,具备冗余技术,可实现远程fota。
同时,蜂巢智能转向还提供线控转向系统,随着长城汽车更高阶的Geep电子电气架构落地,更深入的线控系统也将布局整车。蜂巢智能转向也有商用车配套计划,其智能大扭矩纯电动助力转向器(i-PEPS)目前已顺利完成原理样机开发与测试,匹配中重卡的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输出达8000N.m。
写在最后
虽然底盘系统在车展上可能不如外观和内饰那么引人注目,但它们无疑是汽车制造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对车辆的性能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底盘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汽车制造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驾驶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和智能的驾驶体验。
请先 登录 后再发表评论~